沉痛悼念 | 我校46级校友、中国急诊医学奠基人王一镗教授逝世

发布者:xyh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2213

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王一镗教授


王一镗,1929年春出生,于1946年考入国立江苏医学院,1951年秋提前半年毕业,进入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工作,为南京医学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中国急诊医学奠基人,国际人道医学会理事。王一镗教授十分关注国内外心肺复苏发展,于1987年转入急诊医学专业,致力于推动我国急诊医学的创建与发展,于2005年被美国急诊医师协会授予促进国际急诊医学发展个人成就奖,此前,国际上共有5人获此殊荣。王一镗教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大学本科急诊医学系,积极推动我国急诊医学和灾难医学发展,提出了我国发展急诊医学的“三分提高,七分普及”方针。


2020年11月12日00时05分,王一镗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仙逝,享年92岁。

        
王一镗教授出生于1929年春,1946年秋考入原国立江苏医学院。他一直喜欢外科,因此从大学三年级起,每逢寒暑假,都会设法去家乡无锡的市立医院外科学习,帮老师打打杂,上手术台做做第二助手,并做些缝合皮肤之类的操作。通过这些,他体会到教育中“要我学”我要学”的效果完全不一样。逐渐,他的外科成绩在班上小有名气。每逢各种外科考试前,同学们都要他在晚自修时间上台帮助大家复习,并讲解外科学的内容,后来他就成了出名的外科小先生1951年秋他提前半年毕业,留在附属医院外科工作。

1947年,王一镗大一第一个暑假,在家乡无锡留影


勤动手爱思考-外科大展手脚


正式进入附院外科工作后,他格外努力,同时也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培养。他认为病人也是自己的老师,通过为他们治疗,可以学到医学业务知识。因此,他和病人之间一贯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956年5月,我国首都举办亚非拉大国际科学讨论会,有50余国的专家参会,急需一些专业的翻译陪同人员(会议用语为英文),江苏也分到一名。经过反复推荐、极其严格的政审,最后遴选王一镗赴京参会。他提前一个多月就进入北京西郊宾馆进行封闭式的培训。当时的陈毅副总理给大家讲话,谈了外交方面的种种注意事项,以及我国主办此次大会应有的担当。多次听了陈毅副总理的报告,他感到无比兴奋,并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王一镗教授亲自指导急诊医学专业方向学生进行急救训练

1956年夏,学校和附院迁往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及其附院。科内急需建立胸心外科这一新的专业,就选中了他。考试合格后,他被派往北京解放军胸科医院的学习班,师从吴英恺等国内著名的医者,原定时长一年。不久后,该院改制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阜外医院,急需人手。恩师吴英恺院士选他留在阜外医院继续学习,担任代理主治医师,管理一个病区,可谓逼着他“小人物挑大梁”。在这期间吴英恺老师手把手地在手术台上帮助和指导他手术,胸外科的黄国俊教授也亲自教过他许多胸部包括肺和食管手术的窍门。这些老师的教诲都让他终身难忘。通过两年的学习,他在胸心外科专业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1958年秋回院开始,王一镗立即着手筹备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期间得到了学校和附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和过问,甚至还得到了当时江苏省委领导的关注。1960年春,他选择了一位合适的病人——青年女性、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成功地为她进行了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术后病人恢复顺利,南京新华日报也前去专访,作了整版报导。


老当益壮-投身急诊医学


到了1987年,58岁的王一镗毅然放下手术刀,和北京协和医院邵孝鉷教授一起创建了我国的急诊医学,接着还担任了第三届的全国主任委员,并于此时获得附属医院终身教授的称谓。他身体力行,于2005年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五年制本科急诊医学系。王一镗教授深受学生们的爱戴,每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他还深入关心他们毕业后的去向,有的学生得到他的鼓励,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还有少数攻读博士学位。他在任职系主任期间,提出著名的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的“三七理念”,强调普及急诊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2006年王一镗教授获美国急诊医师学会颁发的国际急诊医学个人成就奖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突发8.0级强烈地震。王一镗坐立不安,时刻关注新闻,并记录下一些素材。三个月左右后,他下决心“我们必须做一些事”,随即接通了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他的学生刘中民教授(刚从汶川救灾一线回来不久)的电话。二人商讨决定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成立灾难医学系,一周后便得到了校方的批示同意,任命刘中民为系主任,王一镗也多次欣然赴沪为该系的学生授课。不久,年逾八旬的王老教授又向学生刘中民教授提出,要设法努力在中华医学会下成立灾难医学分会。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末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正式成立。
王一镗教授认为治学必须有创新思维,才能不断进取。他一直努力笔耕,有人曾统计,由他主编的专著和发表的论著总字数超过3000万字。其中重要的专著有:王一镗急诊医学、灾难医学理论和实践、心肺脑复苏术、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灾难医学分卷。

笔耕不辍-90岁高龄仍心系祖国急诊医学


王一镗教授数十年来一直关注并努力推动我国急诊医学和心肺复苏普及培训。他虽90岁的高龄,但仍笔耕不止、思维清晰、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并戏称自己“乃90后的青年”。王一镗教授和他的学生刘中民合作主编了《心肺脑复苏》第三版,计70余万字,并于母校85周年生日之际,向母校捐赠该急诊医学专著,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助力我国急诊医学发展。

009年5月《灾难医学》首发仪式


他曾这样寄语青年学生:

幼年时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进入医学院后才懂得,医学是终身学习的职业,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须阅读狄更斯、巴尔扎克等文学作品,有欣赏贝多芬等古典音乐的兴趣。

这将有助于引发创新思维,期与各位共勉之。


王一镗教授是我国优秀的急诊医学教育专家、中国现代急诊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孜孜以求,笔耕不辍,是吾等后辈学习的楷模,我们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