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眸 | 《医路之校友论道》第一期

发布者:xyh发布时间:2021-04-01浏览次数:1396

  2020年下半年,学校校友会联合教务处、学工处开设《医路之校友论道》选修课,首期邀请十名优秀校友,讲述成人成才成业的故事,解疑青年学生成长路上的困惑。


第一讲:成长

10月18日下午,78级校友、江苏省医学会常务副会长陈亦江教授为南医青年学生讲述了《医学教育与临床培养》。课程开课仪式由沈瑞林常委主持。

陈亦江校友回忆了自己“三进四出”南医大校园的经历,表达对南医校园深切的思念和热爱之情。他从大学的功能和水平两个方面讲述了大学在社会上的独特性和使命,以独特的视角解析了基础医学特征、临床培养、人才成长的动因,以南医“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精神激励青年学生攀登医学高峰。

面对青年学生学医与成长的困惑,他这样说:“做人,做事,做学问,做医生:都要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健康决定未来。

成长是什么?是学会主动思考,是有胆有谋,是主动与人交流,是进,也是退。

第二讲:热爱

10月25日下午,课程第二讲特邀我校87级校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护士长王雪梅校友讲述《从容不迫的行路人》。她以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身份,讲述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平凡人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护理学院副院长丁亚萍主持第二讲课程。

王雪梅校友就自己学习和工作经历,职业生涯规划,人生感悟三个方面向青年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经验。通过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了一个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善于钻研,管理得当的护士长形象,为在读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学习榜样。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王雪梅老师介绍了她的人生目标:擅长临床实践,知晓临床教学,参与临床科研,熟悉护理管理,贯通医学人文,为青年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带来启迪。

热爱是从一而终,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这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第三讲:坚持

11月1日下午,课程第三讲特邀我校99级法医研究班校友、江苏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周盛斌副局长讲述《技术进步与侦破效率》他以一名老刑侦工作者的身份,讲述了刑事案件的调查进程和中国刑侦调查系统的发展历程。课程由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法鉴定所所长陈峰主持。

周盛斌老师从具体的刑事案件侦查过程出发,回顾了侦查过程的复杂、长期和艰辛以及刑侦工作者的敬业和执着。他从自己从事刑侦工作以来的职业发展讲起,回顾了当年,没有高科技技术,没有DNA,只有根据面貌和模拟画像排查,只有血型ABO检测手段办案的不易。而刑侦队员们凭借持之以恒的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让一桩桩刑事大案得以了结。从未知到已知,周盛斌老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他极力推动江苏DNA库建设,帮助公安厅侦破了20多起嫌疑人不明案件,推动了刑侦系统的不断发展。这份执着和专注,成就了周老师果敢、从容、自信的优秀品质。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增添了一双翅膀。”正是对正义的坚定不移,对案件的谨慎负责,对困难的不言弃,成就了周老师破案的高效率。在学业抑或生活的方方面面,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定会助于成功。

坚持,就是相信事情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努力迈向成功的希望。


第四讲:尝试


11月8日下午,课程第四讲特邀我校81级校友、先声药业副总裁钱海波校友为青年学生讲述《个人发展如何融入时代和组织》。课程开课由药学院院长韩峰教授主持。

钱海波校友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南医这个大家庭的青葱岁月,回忆自己与同窗的点点滴滴和彼时触发创业梦想的时代大环境。从95年先声药业公司成立,他作为公司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一步步发展壮大。他强调,知识保鲜期越来越短,面对这个充满挑战和变数的时代,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很重要,因此,今天的青年人要学会多承担责任,多做事,在实践中提升自信,提升实力。

钱海波校友以创业过程中的真实经历,告诉青年学子,不管结果如何,一定要勇于尝试,正是他对不同职业方向的积极尝试,才有如今的多领域跨度。希望青年学生在遇到人生转折点时,能够勇于尝试新领域。

尝试,“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机遇有很多,关键在于是否敢尝试。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不畏前路,利用舞台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


第五讲:团队

11月15日下午,96级校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副部长郭强讲述《在团队经历中,不断培养见识和眼光》阐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之于个人的重要意义。本次课程由校长办公室主任、校友会秘书长岳国峰主持。

郭强校友以年份为主线,分别讲述了自己参与禽流感、昆山大爆炸、抗击新冠疫情的经历,由浅入深阐述依靠团队协作最终取得一个个成功的经典案例,表明团队对于个人的重要发展意义。在遇到困难、疑难杂症、疫情等突发事件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微不足道的,唯有团队,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为了让青年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他们的重要性,他说:“只有团队中的人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准确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团队才能创造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团队合作无处不在,团队的影响潜移默化,在团队中接受磨炼与塑造,为团队增添光彩。


第六讲:选择

11月29号下午,99级校友、附属苏州医院院长助理闵寒为青年学生讲述了《成长中的墨菲定律》。课程由教务处柏平老师主持。 

闵寒校友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人生感悟向青年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通过墨菲定律这个生动形象地比喻告诉大家,世界上很多事情往往和同学们的想法背道而驰,越是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得不到,而在我们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多选择。

他告诉青年学生:“犯错有时是不能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正视它,不一样的选择,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我们不应该去嫉妒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自己更靠近他们。”

好的选择是我们前行的明灯,是我们发展自我,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一环。


第七讲:创新

11月29号下午,99级校友、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科研处副处长陆培华为青年学生讲述了《医学创新从点滴开始》。课程由教务处柏平老师主持。 

陆培华校友从创新成长经历,如何把握点滴创新机会,如何转化点滴创新成果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医学的创新。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经验的积累使他找到了自己的突破点——医学创新,他也渐渐找到把握创新机会的要点,提出“从文献来创新,从专利来创新,从病人的抱怨来创新,从不成功的临床治疗来创新”等多种创新方式。

对于创新,他说:“创新不在大与小,有临床意义才算好。”

创新,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是我们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第八讲:初心

12月6日下午,课程第八讲特邀我校85级校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管理学系主任张群教授《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她以一名健康管理工作者的身份讲述了对健康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医路追梦历程。课程由教务处处长喻荣彬主持。

张群校友回忆了在学校学习的点点滴滴以及和同学的深厚情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健康管理理念、研究和学科建设入手,结合慢性病的逐年增多趋势,提出了健康管理必要性。对健康管理而言,目的不止是要治愈病人,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在疾病到来之前将其扼杀。她和团队深知健康管理事业的前景广阔以及其与时代的契合,积极投身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历经十年发展,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学科已由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科建设成为国家前五的重要学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讲述了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逆行出征,积极抗疫的故事。

初心,是尽管生死当头,却依然选择逆行出征,担当起医生治病救人的责任。


第九讲:战“疫”

12月13日下午,课程第九讲特邀我校98级校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苏省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驻江夏区第一人医院重症组组长贾凌讲述《去时千重雪,归时万里春——发扬抗疫精神,创佳绩立新功》,为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本次课程由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李正关主持。

贾凌校友首先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新冠疫情形势,阐释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及对当今医学工作的考验,特别是危重症医学的重要性尤为凸显。他从医院的临床和抗疫经历,分享自己的所为、所见、所闻以及所感。

身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师,贾凌校友是第一批急驰援鄂的一名医生,一名战士。大年初一下午,他响应上级指示,带领团队在不足48小时内出征。他介绍了新冠病毒侵袭人体过程与治疗疑难困境,回顾了前线作战过程,从防控措施到治疗诊断以及后方的统筹安排。遵从精准救治患者的指示,贾凌校友协同团队总结出一套临床治疗经验。捕捉医疗细节,运用创新思维,贾凌医师提出利用电子信号传导的心率听诊方式,在前线取得科研突破。

战“疫”,是一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伟大的抗疫精神永垂不朽!


第十讲:奋斗

12月27日下午,课程第十讲特邀我校89级校友、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教授《不忘初心,成就更好的自我》。他从亲身经历出发,向学弟学妹讲述成长故事和职业生涯发展,阐述不忘初心,不断超越自我的重要意义。本次课程由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严斌主持。

蒋欣泉校友从感恩、挑战、合作、坚持四组关键词出发,向青年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在学医生涯中,他经历了从临床到科研,再从科研到临床的转变。在交叉综合口腔修复,生物工程,基础医学领域的基础上,进行口腔颌面骨组织再生等相关研究。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医教研人才计划,他认为:“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年龄段,需要有不同的争取目标。”在疫情期间,他带领上海九院的同志们,积极开展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口腔医疗工作,向世界同行展示中国真实情况,发出中国抗疫声音。

他有十六年时间在宿舍—医院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在狭小实验室里与团队忙碌。从本科毕业,研究生学习,到九院后坚持医教研协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有灵魂的医学创新型人才”是蒋校友始终不变的追求。

奋斗,是在所属领域上积极进取,是在国家生死攸关的当头,增强科研精神,帮助国家顺利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