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系60届校友毕业50周年聚会

发布者:xyh发布时间:2012-12-19浏览次数:1284

    带着对母校和师长的感恩与思念,带着历久弥深的同窗情谊,带着从医50 年的累累硕果,我校医学系60届的70多名校友从大江南北回到母校,参加毕业50年聚会。

    9月14日下午,校友们在五台校区图书馆五楼大报告厅举行座谈会。校纪委书记、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冷明祥,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亚新,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马俊,学生工作处原处长潘熹春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60届校友、原鼓楼医院院长陶寅主持。

    座谈会开始前,全体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大事记》,对母校2009年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在随后的座谈中,校友们踊跃发言,大家满怀热忱与感慨,回忆难忘的大学生活,畅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的酸甜苦辣,表达了对老师、同学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母校的热爱,他们为母校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欣喜和自豪,并祝愿南京医科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冷书记代表学校对校友们表示了热烈欢迎。他在讲话中说,50年来,各位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母校的骄傲和自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校友们继续关心支持学校的工作,并祝师长和老校友们健康长寿。

  为了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同时也为了支持母校人才培养事业,60届校友还向母校赠送了礼物。校友徐赫自制的光盘《实验大白鼠解剖图谱》为我校医学生教育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医学系60届校友1955 年秋入校,1957年随学校搬迁由镇江来到南京。毕业后,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半个世纪来,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医疗、教学、科研及其它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供稿:校办)


附: 60届校友陈钟元为聚会所做诗歌《奉献的一代》

桂花飘香,菊花盛开,六零届的同学从四面八方归来,

回到南京,回到母校,回到我们消逝已久的青年时代。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

青春的记忆是否还在?

今天,分别五十年的学友欢聚一堂,

此刻,真叫人心花怒放,无限感慨。

对着老同学的面孔仔细端详,

努力寻找他年轻时的丰采。

有几位还保留些当年的模样,

好多人说了名字也认不出来。

想当年同学们风华正茂,

而如今一个个鬓发斑白。

想当年称呼别人:‘叔叔’、‘阿姨’,

而如今自已成了:‘爷爷’、‘奶奶’。


我们这辈子诸多经历,

最难忘的是大学时代。

记得《入学通知书》写着:“美丽的苏医湖向你招手”,

我们离开家乡,走进大学,人生新的一页从此打开。

北固山的清风吹送朗朗书声,

峨嵋岭的明月映照座座书斋。

毛竹搭起的草棚,既当食堂,又当教室;

木板釘成的桌子,既是餐桌,又是讲台。

上午听课五小时没有哪个叫累,

晚上自习到深夜谁也不曾懈怠。

当时的物质条件虽然简陋,

可是学习的课程却很精彩。

物理、生理、病理、药理……每门科学道理,老师讲得透彻;

外科、内科、妇科、儿科……学会种种医术,我们逐渐成材。

感谢老师教导、感谢母校栽培,

我们完成学业,分赴五湖四海。


离开母校,但上课的铃声依然在耳边迴响,

每逢春暖,便想起图书馆窗外的玉兰花开。

教学楼前,救死扶伤四个字总在心头闪烁,

那熟悉的校园、亲爱的学友……常入梦来。

工作岗位上我们尽心尽力,

困难时期中大家束紧腰带。

一天十多小时的超工作持续十年八年,

一间十几平米的筒子楼挤住一家三代。

每月五十六元工资,日常生活都得精打细算,

每年一丈二尺布票,做套衣服还缺两个口袋。

工作辛苦、待遇微薄我们并不在意,

最可气的是‘臭老九’帽子往头上戴。

总算迎来了一场变革,

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我们顶替着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

我们填补了封闭导致的技术空白。

常看到报导同学们成就突出,

却没有听说哪一个发了大财。

六零届是大青马‘驮得最重、跑得最远’;

六零届是老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付出的多,享受的少,

我们被称做‘奉献的一代’


时至今日,我们都已年过古稀,

早不在乎名利地位、功过成败。

我们淡忘了恩怨荣辱,淡忘了是非利害,

却忘不了对人类生命与健康深深的关爱。

这未竟的事业,这未了的心债,

只寄希望予未来、托付与后代。


最后,许三个愿结束这段告白:

一愿祖国富强、人民安乐;

二愿母校培养出更多英才;

三愿同学们健康长寿,无病无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