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00级校友王佳怡、03级校友胡淼为南北极科考医疗保障护航!

发布者:xyh发布时间:2020-07-26浏览次数:2801

近日,第11次中国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从上海出发,我校00级校友王佳怡作为医疗保障医生乘雪龙2号出征北极,此前03级校友胡淼作为医疗保障医生正在保障南极科考

校友简介


王佳怡,2000年进入我校急诊医学专业学习,在校期间曾担任学生会干部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并作为第一届急诊医学生毕业。曾获美国AHA心肺复苏BLS资质,持有国家级心肺复苏高级师资证书,擅长急危重症处理和救治。自2008年起在东方医院特诊部工作,曾承担上合峰会、金砖会议等多次国际重大赛事活动的医疗保障。作为1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王佳怡在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了医院发热门诊支援,一直在新冠诊疗第一线,对新冠诊疗及防控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曾获得“浦东新区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等。


//

王佳怡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从医40余年,目前仍然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得知她要去北极,非常支持,还传授了不少“外科老专家”的经验给她,类似外科骨折的处理、清创缝合的技巧等等。母亲腰不好,在她出发前不慎扭伤了腰,最近都只能平躺,但两人通电话,她一直安慰女儿不用担心,安心出发。



临出行前时间紧张,王佳怡忙于雪龙2号上的防护物资、设备及药品的筹备,很多私人物品都没时间准备。她笑说自己带上船的个人用品来自两方,一方是爱人虽然天天加班,仍抽空帮她整理衣物等出行物品,另一方面,医院特诊部、发热门诊的小伙伴们,更一起帮她采购、准备了许多日用品、零食等,叮嘱她一定要带上船,“我的行李里,满满的都是大家的爱。”王佳怡笑着说。


除了作为随船医疗保障医生,此次行程,王佳怡更带着特别的“功课”。

那就是一份她详细拟定的,长达7000字的《第11次北极考察疫情防控预案》。王佳怡与她的前辈们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与讨论,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参考与支持。于是,在前辈的疫情防控预案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2.0)》,王佳怡与极地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韩彦佶一起,完成了第11次北极考察疫情防控预案的制定。



不仅是北极,早在去年年底,我校03级校友胡淼担任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驻中国长城站越冬队医生前往南极。

校友简介

胡淼医生与校旗在长城站合影


        胡淼,2003年进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习,2011年硕士毕业,2017年进入上海市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工作,2018年加入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暨中国国际医疗队(上海)。


//

早前,他作为唯一一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了“雪龙2”号为期35天的南海试航医疗保障任务。

2019年12月,接受国家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邀请,胡淼抵达南极,担任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驻长城站越冬队为期一年的保健医生。

从1985年建站以来,这里已经从一片荒无人烟的区域发展成了如今建筑面积是4082平方米,有大型建筑12座,可以容纳20名科考队员越冬,以及40人度夏的大型常年科学考察站。在生物环境监测以及生态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雪龙2”号卸货作业中


长城站是座小小的科研城,科研人员全年在这里开展气象学、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地磁和地震等项目的常规观测。除常规观测外,在南极夏季期间,还进行包括地质学、冰川学、环境科学的科学考察工作。

胡淼说,他到南极之后的9号,智利一架同型号的C130军用大力神飞机,在飞越德雷克海峡前往其南极空军基地的途中坠海,机上38人全部遇难。“我差点就搭乘那一趟飞机了”,胡淼说,飞机失事的时候,南极地区正处于极夜。胡淼说,极地科考事业就是这样:接纳残酷,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雪中的长城站


工作期间,胡医生先后克服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力保障了考察队员生命健康;以及随之出现的考察队补给中断,队员面临缺乏新鲜蔬菜水果而出现的维生素缺乏症风险,通过考察站蔬菜温室有效保障考察队员摄入维生素。

据悉,在这次新冠疫情全球大暴发中,长城站和“雪龙2”号共有484位考察人员长城站胡淼、“雪龙2”号郝俊杰两位医生在国内极地医学中心指导下开展了大量防控工作,其中包括医学隔离观察237人次、健康体检536人次,诊疗疾病558人次,健康咨询近1000人次。还开展了多次健康讲座,为保障全队考察队员的健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胡淼在整理雪龙2号卸下的药品 


胡淼医生目前仍在南极长城站执行医疗保障任务。本次考察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长城站考察时间最长一次,预计任务周期至少为16个月。




致敬
奋战在极地工作的南医校友


编辑 | 刘佳

供稿| 上海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