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1979级校友何志刚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发布者:xyh发布时间:2021-10-22浏览次数:2635

   2021年10月18日,我校79级临床医学校友何志刚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表彰他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修复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为开发治疗脊髓损伤、中风、青光眼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基础知识和分子靶点。

  何志刚,1979级校友,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14岁考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后继续攻读我校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师从蔡海江教授。199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遗传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加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再生分子机制研究,2011年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2014年获“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2019年获“克里斯托弗·里夫-欧文奖”,2020年获“桑福德和苏·格林伯格终结失明奖”。他在神经科学和相关医学领域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举世瞩目,揭开人类神经科学奥秘的同时将更好地造福人类,先后培养出了二十多名分布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医生。

   何志刚1965年出生于南京市高淳县,中学时代处于恢复高考的时候,高中时代在短短2年间经历了三所学校。1979年,年仅14岁的何志刚,考上南京医学院(现在的南京医科大学),成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984年本科毕业后,何志刚考入南医的病理生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蔡海江。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何志刚留在南医的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工作了三年。

   1990年,他到美国做访问学者,1992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获遗传学博士学位后,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Department of Anatomy/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94–2003)的著名发育神经生物学家马克•特榭-勒温(Marc Tessier-Lavigne)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年何志刚校友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聘为助理教授,从事神经再生分子机制研究。有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神经受到损害而造成的,比如脊髓损伤、中风等等,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都是医学难题。2008年,何志刚团队首次向世界证明了定向抑制细胞内一个分子,可诱导神经轴突的再生;2015年,他们又在小鼠实验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神经再生,证明了哺乳动物神经再生的可能性,打开了人类攻克神经系统疾病打开一扇神秘之门,也让许多过去无法治愈的疾病有了康复的可能,比如说让瘫痪的人能够重新站起来。何志刚及其团队致力于将这一发现转变为临床的治疗途径。十几年如一日沉浸在神经修复再生——一项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科学研究中,何志刚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调节神经再生的通路,历史上第一次在动物模型身上实现了促进神经再生,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神经再生。这就证明了哺乳动物神经再生的可能性,便给设计神经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人类攻克神经系统疾病的大门,也让许多过去无法治愈的疾病有了康复的可能,比如说让瘫痪的人能够重新站起来。

   2011年何志刚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2014年,何志刚教授入选“2014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最近十多年,何志刚校友多次应邀回母校讲学,为师生带来新的科学认知。


热烈祝贺何志刚校友!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简称:NAS)成立于1863年,是美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之一,大约有500名现任和已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过诺贝尔奖。旗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成立于1914年,是当今发表原创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之一。入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被认为是健康和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此前我国科学家陈竺、高福、曹雪涛、王辰等曾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