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由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联合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举办的《医路之校友论道》第三期第二讲在至诚楼三楼报告厅开讲。本次课程有幸邀请到我校54级校友,在党66年的张银娣教授为同学们授课。本次课程首次尝试以访谈的形式,深入挖掘张银娣校友背后的故事。本次访谈由2020级口腔专业的葛怡辰同学以及2021级英语专业的吴芷静同学主持。


中学·大学·深入药理学
张银娣教授进入南京医科大学时正逢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在时势的推动下,当时家庭情况并不算富裕的张教授,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进修。“党给我这样的机会,我觉得我应该努力学习。上大学,就是我的一个梦想。进入大学,我心情非常澎湃”,张银娣校友感慨道。
在大学接受的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人生观的教育让她立志为国奉献,承担起一名青年医学生的责任。当党和国家需要她留下来做一名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的教师时,她选择遵从党的决定,尽职尽责完成每一项任务,因为她始终认为“党的安排就是我们的需要”。张银娣校友的话启示在座的同学们:尽管可能无法成为一名做手术的医生,但只要我们恪尽职守、学好本职内容,也可以为医疗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推动我国医疗技术的传播。

学生·师长·漫漫科研路
张银娣校友从团队协作讲起,与同学们分享了黄芪甲苷研究课题从成立之初的申请经费、探索研究切入点到如今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并成为第一个发现黄芪甲苷并落实到肾脏治疗的研究团队的过程。“青年应该要有锻炼精神,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坚持。”张教授如是告诫南医学子。在团队攻坚的讲述中,恩师的作用被着重强调。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尽管相隔多年,张教授在谈起老师时仍充满敬意:眼睛不便坚持用放大镜读书、踏实工作、对学生循循善诱......张银娣校友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镌刻在每一寸光阴之中,不管走到天之涯或海之角,老师的谆谆教诲永远都相伴左右。

张银娣校友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与人生感触对同学们的问题作出真挚的答复,为青年学子成长之路拨开迷雾。


课程最后,校友会副秘书长卢佳老师为张银娣教授颁发南京医科大学校友导师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