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南医人 | 54级校友张银娣:一心向党的药理学“老兵”

发布者:xyh发布时间:2021-11-28浏览次数:5276

寻找最美南医人




2021年暑期,校友工作者协会发起“寻找最美南医人”活动,活动以建党百年为契机,以“致敬平凡英雄”为主题,采访12位党员校友,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感悟历史长河中的平凡与感动和最美南医校友的风采!

      张银娣,1954级校友,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66年。1959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并留校任教。1975-1996年任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卫生部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基地副主任,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1985年开始担任江苏新药审评委员、江苏省新药审评顾问委员、全国新药审评专家。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片

立志报国,投身医学


张银娣教授1935年出生于上海,看到百废待兴的社会,从小心中便埋下了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的梦想。幼时,张教授对地质研究感兴趣,想趁着年轻,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张教授母亲的逝世,让她看到了我国医学的落后,病人也难以得到治疗。秉着减轻他人病痛的信念,张教授选择了从医这条路。“好儿女志在四方,年轻的时候自然想去其他地方见识见识。”于是意气风发的张教授选择去了江苏医学院(今南京医科大学)学习,开始了她的从医之路。

图片

张教授入学时正逢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虽物质条件匮乏,但国家尽力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张教授回忆说:“当时一、二年级吃饭不花费,吃得很好,图书馆资料也很丰富,师资力量也很强,我现在还能记得姚厚生老师,印象很深。”让张教授记忆深刻的是当时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要有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是为国家建设而努力学习。

图片

恩师引路,求学从教


尽管已相隔六十多年,回想起学生时代,谈起当年的老师,张教授仍带着满满的尊敬与钦佩,如数家珍。身体里每条脉络、神经都记得很清楚的姚厚生、葛志恒老师;带头上山下乡,以身作则的解剖学老师;边画示意图边讲解的组织胚胎学老师;主动请缨去第一线抗击血吸虫病,用手摇计算机统计大量数据的老师......他们响应国家号召,为培养医学人才竭尽全力。恩师的言传身教为张教授树立了标杆,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当老师的种子。
提及留校任教药理学的原因,她说道:“其实我本来是想读化学这些基础学科,但是因为观察大量标本视力下降,后来想读临床,因为国家需要师资力量,组织需要我,所以遵从组织安排留校担任药理学老师。”
刚毕业时,初任教职的张教授幸运地遇到了一群优秀的前辈,饶曼人老师、刘天培主任娴熟的操作、缜密的思维,都是她心中学习的榜样。英语造诣深的老师给外国学生讲授医学知识。图书馆管理员尽心尽力整理的大量文献,清晰的分类索引,也为她的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尽管当时生活艰苦,但是却从未放弃和退缩,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校药理学学科得到较好发展成为我校首个博士学位授权

图片

潜心科研,不畏艰辛


张教授长期从事药效学、毒理学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科学研究,至今已发表281篇论文,获7个专利。她在中药尤其是黄芪甲苷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科研之路从不会平坦,即使是现在硕果累累的张教授也是一开始跟着老教师们进行研究,后来去美国两次进修临床药理,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药理学的理解后发现,自己对中医中药比较感兴趣,遂针对黄芪甲苷重点研究,发表了三十多篇文章深度剖析黄芪甲苷的医疗价值.


在针对黄芪甲苷的研究中困难无可避免,张教授十分坦然地说:“没有人什么都会呀,有的人精通这方面,有的人精通那方面,从提取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后进行药理研究,到使其容易生产化,都需要团队分工合作。”黄芪甲苷及其衍生物用途广泛,主要在免疫方面有巨大价值,可增加吞噬细胞的功能,放入红细胞后使红细胞更加稳定,对糖尿病及并发症都有功效,除此之外多种中药都需要黄芪甲苷配合起效。张教授和她的团队是第一个发现黄芪甲苷并应用到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团队

除了重点研究的黄芪甲苷,张教授在其他研究方向上也颇有造诣,如研究箭毒在身体中的有效期,她和团队发现浓度和效果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浓度越高效果越好,而是有迟后效应,需要根据数据提炼出一个数学公式,从而更好地掌握箭毒麻醉的效力和时间。

图片

一心向党,甘于奉献


作为党龄66年的老党员,张教授对入党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1955年刚上大二的张教授经工农兵学员老同志介绍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谈到自己为何如此急切的想入党,张教授回忆道:“那时我家庭并不算好,也只能勉强温饱,在上海长大看多了(旧)社会腐败黑暗,那时候感到真的很迷茫。后来淮河水上涨,大量难民涌入上海,因为没有食物,当时政府也不管,许多人饿死在街上,解放后作为亲身经历的人明显感觉到社会的逐渐清明,现任领导者对人民利益的重视,所以进入大学后非常希望自己成为党员为社会做贡献,而且大学不需要交费,让家庭并不太好的有志青年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更让我感恩党的教育,一心向党。”

正是党对培育人才的重视,让张教授和那一代的青年懂得了不仅要自己发展得好,更要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需要中,在担当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而对于处在事业与精力鼎盛时期,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张教授来说,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她也是印象深刻,一直感怀于心。改革开放让许多科研人员能够出国进修,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理念技术。党组织工作细致,学校党政领导们都亲力亲为,为了整个学校与科研事业的发展,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困难。这让张教授看到了医学事业的开拓发展的势头,她从内心深处对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抉择和改革充满感激

采访最后,张教授想对即将步入医学殿堂的青年党员们说:“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经过疫情,相信你们更能感受到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你们要相信自己身处中国的幸运和自己从事医学事业的正确性,我们要有听取意见、反省自身的能力,跟随党的教育,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己,共产主义精神不会自然产生,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并坚定自己的思想与目标,未来是属于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