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我校江宁校区德馨楼D201,备受瞩目的《医路之校友论道》本学期第三场讲座隆重举行。2000级校友张毅以“临床医师成长之路”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与成长故事。第四临床医学院党委陆铭书记为张毅教授颁发了校友导师聘书。
屹立学科前沿,铺就希望之路
参加“医路之校友论道”讲座,收获颇丰,深感医学之路任重道远。
本场主讲嘉宾张毅教授集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等诸多身份于一身,今年还荣获国家优秀青年医师称号。他像一名“全能战士”般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医疗与管理岗位同时发光发热,同时他还有着“拳台医生”的特殊角色。这不仅彰显了他个人卓越的医术与科研实力,更让我们看到了深耕于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也有无限可能。从讲座中,我领悟到面对医学知识的极速更新换代,只有像张毅教授这样始终站在学科前沿,通过不断探索学习消化新知识,才能为患者带来更优治疗方案。他的成长历程启示着我们,持续学习、勇于钻研是医学从业者的必备素养。
此次讲座打开了我的思路,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励我在今后学习中要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善于管理高效时间,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努力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4级5+3一体化临床4班 诸心妍
做时间的主人,积极拥抱明天
我有幸聆听了校友张毅教授关于“临床医师的成长之路”的分享,感悟良多。
他结合自身经历,围绕时间管理、勇于尝试、专注做事三条经验展开讲述。他强调“The only thing that you have is your time”,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展示了他本人对时间规划的经验。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高效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对成长的重要性。他分享的规律运动、坚持英文听力学习、每日关注和分享行业资讯,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方向。
“Always try to say YES”传递出一种积极拥抱机会的态度。在临床工作中,每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都是成长的阶梯。正如教授分享担任上海市拳击协会理事的经历,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却能带来别样的收获和成长。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鼓励我们打破专业局限,拓宽视野。
“Do one thing”为临床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北上海社区心血管病研究12年历程为例,长期专注于一个领域,深入研究,才能取得卓越成果。这让我明白在医学的道路上,只有沉下心来,专注于某一方向,才能真正有所建树。
此次讲座不只是经验的分享,更是精神的激励。让我对临床医师的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信心。
24级临床药学1班 郑雨欣
平衡工作与生活,专注铸就未来
张毅教授的讲座,从时间管理、健康管理等多维度分享了临床医师的成长之路,让我深受触动,明确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张教授提到临床医师要平衡工作与生活,需像管理病人血压一样,精准把控时间。他展示的北上海社区心血管病研究,正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对时间的敬畏与坚守,换来的斐然成果。在时间管理上,他建议我们设定明确目标,将大目标拆解成每日小任务,如同滴水穿石,积跬步以至千里。
健康管理方面,张教授用幽默的表达、详实的图片和数据警醒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善虽艰难却必要。他分享的ALERT研究,从患者呼救到院内救治,每个环节都关乎生死时速,这让我意识到健康不仅是个体的事,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张教授的成长之路也给我诸多启发。他从我校2000级校友成长为主任医师、博导,靠的是对医学的热爱与专注。他投身科研,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不断探索创新,如同在医学的荒野中开辟新径。他积极参与医院管理和社会活动,担任多个不同角色,坚持“每日毅讯”分享,展现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这次讲座让我明白,作为医学生,要珍惜时间、专注学业,以优秀校友为榜样,努力成长,为祖国的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24级预防1班 宋慧敏
张毅教授深情感恩母校培养,对师弟师妹们寄予深厚期望,他亦师亦友,以座右铭“做好小事,熬过难事,静成大事”激励大家精于分配时间、勇于突破困难、善于专注自我,在人生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