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至诚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医路之校友论道》迎来了本学期的又一场知识盛宴。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2000级校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陆玲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她以“母校赠予我的:成长、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为大家献上了一场激情四射的精彩讲座。第四临床医学院党委陆铭书记为陆玲教授颁发了校友导师聘书。
01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没有捷径
陆玲教授用音乐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校友讲座之旅,展现了一位当代学者的精神追求:当大屏幕上的数据曲线与她几十年的科研笔记重叠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科研成果,更是深夜实验室的孤灯、专利背后的汗水,以及为患者听见声音而坚持的医者仁心。她以实验中的失败为例,讲述科研低谷时的坚守——那正是理想者对信念的执着。作为后辈,我忽然明白: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藏着破解时代难题的答案。愿我们始终怀抱赤诚,用各自的方式,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乐章。
(24级临床医学16班 周文漪)
02 认识自我,感受使命,尽全力实现
陆玲校友娓娓道来自己在医学道路上的成长历程,从初入医学殿堂时的懵懂求知,到临床实践中的摸爬滚打,再到科研创新上的攻坚克难。她提到自己创新之路令我尤为钦佩——在不断变化的医学前沿领域,寻找着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她的经历让我深刻明白,医学之路漫漫,挑战和机遇并存,失败启引着成功,医者需不止步地学习与奋进。 本次讲座,无论是学习经验的分享,还是医学人文的解读,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懂得在医学专业的学习中,要秉持传承与创新精神,认识自我,接受使命,尽全力实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开阔的思维去迎接挑战,不断成长进步。
(23级预防医学3班 张巡)
03 聚焦生活的美好,享受真正的幸福
作为国内耳鼻喉领域的权威专家,陆玲教授结合自身从医的成长经历,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充满温度与深度的演说。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领悟。她说道:“下雨天,你看到了雨。刮风天,你听到了风。晴天,你的眼中都是阳光,聚焦生活的美好,享受真正的幸福。”陆玲教授的分享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挚的叙事让听众感受到医学的温度与力量。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何为“匠人精神”。作为学生,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深刻体会到:医学的进步需要代代相传的坚守与创新,而每一次手术的成功、每一名患者的康复,都是对这份职业最好的致敬。
(22级基础医学2班 王毅辰)
陆玲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医学学习与科研探索心得,强调“求知”和“坚持”的重要性,鼓励培养科研精神。她介绍了在耳鼻咽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在耳聋基因治疗方面的创新性工作。陆玲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核酸药物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帮助多位DFNB9耳聋病人恢复听力。她鼓励同学们在注重临床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科研动态,将临床问题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医学发展的辉煌明天不断努力。